略说诗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by 游客]

巴山夜雨:: 略说诗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说到风格问题,就不得不提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例子:

宋朝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气吞山河的气势,一扫词坛“绮罗香泽之态”,被尊为豪放派的代表。

宋朝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柳永写的《雨霖铃》,以缠绵悱恻的情调,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离愁别绪,被尊为婉约派的代表。

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那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铁琵琶”与“红牙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豪放的苏词与婉约的柳词的不同特色,这特色就是风格。

因此可以说,风格就是作者、诗人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比如李白的诗与杜甫的诗,一浪漫一现实,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一豪放一秀丽,读起来肯定感觉不一样。我国古人早就说过:“文如其人”,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布封也说“风格即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它揭示了作者的个性特征与作品风格的密切关系。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精神气质、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兴趣爱好、创作才华等不同,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形成创作个性。这种创作个性使不同的人在处理题材、表达主题、描绘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各有特色。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这些特点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表现就会相对固定,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风格。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幽静秀丽、李商隐的奇特晦涩……都是长期创作…

武汉四岁小女孩会写诗

据武汉《长江日报》报道: “广袤无垠大武汉,幢幢高楼万里天。”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孩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让人吃惊。

昨日,记者在小非凡位 于竹叶山红桥五洲大厦的家中,随意翻开其正在阅读的《大学语文》、《新华字典》考验她时,她稚嫩的声音流利地将每个“提问”一一作答。“读柳宗元《始得西 山游记》中‘到则披草而生,倾壶儿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以梦’是潇洒,而《黔之驴》是笑人。”她文学评论中的这段话,让记者更觉惊讶。

她的父亲熊先生和母亲冷女士一脸的喜笑颜开:“小非凡‘雄心勃勃’地要与唐代骆宾王一比,说骆宾王七岁‘咏鹅’,她七岁要出诗集。”

目前,她改写《西游记》的诗已有40多首了。

俘虏 CAPTIVE [by pytoh]

当代诗词:: 俘虏 CAPTIVE
惊鸿一瞥
在初相见的时刻

柔情百转
竟牵动我底心弦

曾经沧海
尘封已久的心
又重现青春的蠢动

无怨无悔
早已不涉花丛
却沦为盈盈眼波中的 … 俘虏

It was the first glance,
when my eyes greeted your grace by chance.

Your undulating loving tenderness
gently stirred my heart into restlessness.

I was in love, and was hurt.
My heart, long enclosed in dirt,
was again pounding hard as in youthful days.

Without grievance or contrition,
I had been devoid of affection,
till I fell captive in your melting eyes.

望北寄语 [by pytoh]

唐风宋韵:: 望北寄语
北望中原大业隆, 炎黄子弟此心同;

期临紫禁明君念, 欲往长城好汉充;

鹏鸟当能凌岳麓, 蛟龙岂可卧隆中;

雄才辅佐平生志, 放眼寰瀛气若虹。

曾 经 [by 游客]

唐风宋韵:: 曾 经
登 山 怕 见 旧 园 亭, 月 下 花 前 恨 尚 铭; 
似 水 秋 波 凝 俪 影, 随 风 笑 语 去 银 铃; 
十 年 未 醒 温 柔 梦, 半 世 犹 存 初 恋 馨; 
沧 海 余 生 何 所 寄, 痴 心 一 点 忆 曾 经。

〖 以 上 诗 作 曾 刊 于 1998 年《 寰 球 诗 声》 第 6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