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 让年轻人亲近古典诗词
最近,厦门市诗词学会拟汇编一套《厦门百年诗坛》(暂定名),目前征集诗稿的活动正在进行。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作为其中的瑰宝更是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科技文明和经济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似乎正在慢慢远离这些艺术品。具体状况果如其然吗?我们的聊天室近日邀请了几位嘉宾,请他们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文/洪佳景
嘉宾 黄拔荆 厦门诗词学会会长 纪剑峰 厦门诗词学会秘书长 陈毓秋 厦门一中教务处主任 罗木生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小教务处主任
现状一 年轻人创作热情锐减
记者:我们先从古典诗词创作方面讲起,不知道厦门本地年轻人的创作情况怎样?
黄拔荆:我市的青年诗人数量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对古典诗词的热情正在减退。记得60年代的时候,我经常在《福建文艺》和《福建日报》的副刊上发表些诗作,当时一经发表便会有中学生打来电话和我讨论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现在年轻人的兴趣只怕不在这儿了。
纪剑峰:在我们学会里,像我这样40岁以下的会员目前也只有3个,年纪最小的是25岁。会员总数是60多位,就学会来说,这个比例显然是相当小的。
记者: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黄拔荆: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做得不够,不到位。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不间断的积累沉淀,其内在的蕴涵是极其丰富和深邃的,没有下苦功去研究肯定是无法得其精髓。但是我们现代…